简介: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始建于1950年,现位于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沈阳市,是一所以服务轨道交通业为特色、以服务装备制造业为主体,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应用性技术服务并重发展的全日制高职院校。学校坚持“职业化、集团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办学策略和“规模适度,质量第一,特色鲜明,追求卓越”的品牌发展的策略。建校72年来,辽宁轨道交通学院为服务铁路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培养了近十万余名高中级技术和管理的优秀人才,为辽宁乃至全国的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学校领导审时度势,紧抓机遇,格外的重视就业工作,制定以服务区域经济,以就业牵动全校工作的战略蓝图,把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市场之间的竞争能力放在首位,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改革创新,全力打造特色突出、能力出众、校企对接的轨道交通业及装备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不但激活了学校的就业渠道,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身个人的星光之路,同时也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的领跑者,行业人才教育培训标准的制定者。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始建于 1950 年,现位于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沈阳市, 是一所以服务轨道交通业为特色、以服务装备制造业为主体, 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应用性技术服务并重发展的全日制高职院校。学校 坚持“职业化、集团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办学策略和“规模适度, 质 量第一, 特色鲜明,追求卓越”的品牌发展的策略。 建院 72 年来,辽宁轨道 交通职业学院为服务铁路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培养了近十万余名高中级技 术和管理的优秀人才,为辽宁乃至全国的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校领导审时度势,紧抓机遇, 格外的重视就业工作, 制定以服务区域经济, 以就业牵动全院工作的战略蓝图, 把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市场之间的竞争能力放 在首位, 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改革创新,全力打造特色突出、能力出众、 校企对接的轨道交通业及装备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不但畅通了学校的 就业渠道,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身个人的星光之路,同时也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的领跑者,行业人才教育培训标准的制定者。
在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低迷的情景下,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始终呈现“热销”态势。以轨道交道业为特色及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专业群的就业率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头羊。从“入口” 到“出口”的良性循环,逐年提高的入学率和就业率,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发展如此强劲的原因是什么?
1.成立就业创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2017 年,学校出台《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就业创业专项议题制度》,建立全校、全员、全过程的“三全” 就业工作机制,制定就业创业专项议题制度,成立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
其他班子任副组长,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等 13 部门负责为成员的就业 创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学校领导包院系、院系领导包专业,专业 教师包学生”的三包工作责任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参与、 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网络格局。
2 .制定 2022 年就业创业工作方案。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党委统筹推 进疫情防控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重视到位、执行到位、服务到位、 跟踪到位、管理到位”的五个工作要求,专题研究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 纳入学院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制定并落实了《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202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在落实学校领导包院系、院系领导包专业,专 业教师包学生的基础上,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院系全员的考核, 切实落 实专业教师包学生工作机制,形成各级领导格外的重视, 师生人人关注的良 好就业工作态势。同时,学校认真落实“书记校长走访企业拓岗促就业” 专项行动,制定了《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书记校长走访企业实施方案》,书记、 校长主动对接人才市场、行业协会、企业等,采取电话会议、 视频会议、直播等方式开展“线上走访”调查,化身毕业生“推荐官”, 积极宣传学校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共建促就业云招聘渠道,拓宽毕业生 就业渠道,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在疫情防控要求下, 快速做出一定的反应、 整合资源,严密部署,调动一切可调动的积极因素,全方面提高我校毕业生 的就业质量与就业服务水平,促进就业工作稳步发展。
课程设置围绕就业为主线,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将“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能力拓展” 、“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的培养从一入学就融入到学生学习实践的方方面面,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 意识。学校构建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课程体 系,将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融入人才教育培训全过程。现开设素质 培养类必修课《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职业素养》 和 就业创业类选修课《就业准备与应聘技巧》、《职业素质教育》和《大学 生创新创业基础与实践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及 职业能力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将“创新创业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提 升”的培养从一入学就融入到学生学习实践中,提升学生“双创”意识。 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心理引导,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意识。
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建设网上就业与创新创业“一站式”学生服务平 台, 利用学校的就业网、QQ 群、微信公众号向学生进行就业推荐与就业创 业宣传与指导, 同时学生可预约接受学业指导、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 就业心理咨询等服务。学校利用轨道交通大讲堂、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 等媒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就业宣传。学校利用每周一次的“轨道交 通大讲堂”采用人物专访、优秀毕业生讲座、企业人资进校园等方式大力 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和就业创业典型。
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机构: 2017 年,学校出台《辽宁轨道交通职 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方案》(辽轨职院发〔2017〕25 号 )、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和《创业项目管理办法》,成立创
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工作办公室和系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多种创新竞赛活动,通过活动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情况:2020 年 9 月,学校荣获“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项金奖,四项铜奖,其中一项“断管取出器”(TZB-06-003469)晋级国赛。2022 年至今,荣获“建行杯”辽宁省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银奖 2 项,铜奖 1 项;红色之旅赛道铜奖 1 奖。学校依托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专业技能,增加在就业季中的竞争力。
2022 学年内,学校共组织召开 40 余场校园线上及线下招聘会。邀请沈阳铁路局、济南铁路局、南昌铁路局、成都铁路局、呼和浩特铁路、中车集团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沈阳地铁集团公司等轨道交通业企业,中航工业沈飞集团、中航工业兴华电器公司等装备制造业企业 12 家,中小微企业几百家,为毕业生提供了 13410 个就业岗位。学校领导、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各分院利用网络视频、电话沟通、当地考验查证等形式走出校园,深入企业调研从企业实际的需求出发,大力推进订单式、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质量,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围绕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来袭,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学校自 3 月中旬就地封校,各类校园实地招聘活动也一律暂停。以“千方百计拓岗位 精准对接稳就业为工作目标,学校党委领导开拓思维,亲力亲为,积极实施空中访企拓岗,云端会客洽谈,畅通校企沟通渠道,实现供需精准对接,促成辊压成型技术创新产业联盟云招聘,成功举办毕业生网络专场招聘会。参加线 届有关专业实习生参加。在此次网络双选会上,企业通过沈阳金谷人才市场搭建的新媒体平台做发布岗位、视频面试、网上洽谈、直播带岗等一站式招聘活动。打破了线下招聘会的地域局限,建立起更加快捷、完善多样的就业新通道,让企业和求职者享受到更加专业的精准对接服务,实现疫情期间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进一步满足了毕业生和企业供给双方的双向需求。毕业生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直播实现网上简历投递、视频面试、政策咨询等,助力找到心仪的工作。通过此次辊压成型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的云端招聘双选会,逐步提升了校园就业服务的品质,并把集中实习工作向前延伸,开展了实习岗位招聘,满足在校生多样化的学习和就业需求,同时还方便了企业开展精准招聘,实现了校企就业招聘工作的“双赢”。
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的人才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和掌握多学科专业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动员各专业积极开展“校地对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开展订单、定制培养,共建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主动探索混合式产教融合模式,积极推动具有学校特色的“本土化双元制”的现代学徒制改革,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再到产教一体化的全方位提升,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主要内容为校企合作,共同研讨制定和实施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共同保障学生的“双重身份”,建立全面的人才教育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学校与沈阳铁路局、沈阳地铁集团运营分公司、中车集团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沈阳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中航工业沈飞集团、中航工业兴华电器公司等签订了长期合作战略协议。
学校很看重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定《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孤儿、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方案》,为困难家庭毕业生建立就业援助台账和提供精准帮扶。学校要求各分院对未就业学生做好分类摸排,开展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为未就业和就业困难群体提供量身定制的就业指导服务,对低收入家庭、 身体残疾等毕业生重点群体开展重点帮扶,切实做到“一对一指导”,将温暖和帮助送到毕业生的心坎上。
学生毕业后,各分院还要保持与毕业生及企业的联系,及时掌握毕业生工作情况,对工作不稳定和离职的学生建立台账,延长服务时限。安排专业教师、班导师进行一对一包保,重新推荐就业岗位,有需要的可以吸纳到学校实训基地接受培训。在全方面了解毕业生就业意愿和岗位需求的基础上,联系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沈阳地铁运营分公司、中航兴华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并发布招聘信息,进一步解决未就业毕业生就业问题。
2018 年,学校出台《毕业生就业信息报送及统计的管理办法》和《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办法》,建立就业数据统计和发布责任制,规范网络上报和材料审核程序,确保毕业生就业信息线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督查实施方案》,建立就业信息双向核查、多次核查的工作机制,确保就业数据动态中线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督查领导小组,分管校领导担任组长,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审计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处负责人为成员,分组开展督查。各系根据自查、抽查、督查情况,提交问题清单和整改情况报告,确保就业数据线.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与企业满意度调查机制。
学校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各分院共同参与的毕业生跟踪反馈与企业满意度调查机制。各分院要积极走访毕业生就业企业,了解企业满意度与用人需求,毕业生参与跟踪反馈调查人数要超过毕业生总人数的 90%以上。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根据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和毕业生跟踪反馈及企业满意度调查数据,撰写 2022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逐步推动我校人才教育培训目标、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改革,逐步的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人才质量。
毕业生就业率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学校紧紧围绕轨道交通运输生产要和装备制造业公司制作需求开展办学,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较高。学校将校址建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构架了以服务现场为主线,使教学、科研和培训互联互动的“一线三点立体化”产教融合模式。通过重点挖掘辽宁省内就业市场,引导学生在家乡就业,为家乡做贡献。2022 届毕业生总人数为 1865 人,在辽宁省就业 1479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88.51%,较 2020 届、2021 届有较大提高,在辽宁振兴中发挥非消极作用,为辽宁发展建功立业。
出嫁时后妈说给我30万,让我千万瞒着婆家所有人,4年后我说要离婚,一查卡里1分没有,知道真相我哭了
豪门不同命:曼联换帅后5-2大胜 曼城1-2遭热刺淘汰 阿森纳轰3-0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苹果 2024 款 M4 MacBook Pro 最多外接 4 台显示器
新款MacBook Pro成为史上续航最强的苹果笔记本:续航长达24小时
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贝尔金召回5915件适配苹果Apple Watch无线快充
MacBook Pro首发!苹果M4 Max芯片比英特尔酷睿Ultra 7 258V快2.5倍
上一篇:提取公积金申请
江南体育登录入口蒸发结晶、干燥制粒、压力容器及非标设备为一体的技术型企业